为提高亮度吸引消费者,市面上3C产品一般采用高色温的背光组件,但高色温代表高蓝光,最常见的就是你我每天都离不开的智慧手机或平板屏幕所散发的蓝光。现代人每天长时间注视屏幕,蓝光穿透力强,对眼睛造成伤害时有所闻。根据研究眼睛长期暴露在高蓝光环境容易导致黄斑部病变也容易破坏水晶体提早诱发白内障,降低蓝光伤害变成广大低头族们首要自保的选项。这股护眼的风潮刺激市场推出不少低蓝光APP,号称可以减少低头族使用3C产品时蓝光对眼睛造成的负担。近期百佳泰也收到不少关于低蓝光验证的询问,以下我们先简单介绍甚么是蓝光。

 

认识蓝光 (Blue Light)

蓝光是白光的组成之一,从前蓝光的来源主要是太阳光或传统白炽灯照射。以人眼可见光的光谱来说, 正常可视波长范围是380~780nm,蓝光基本分布在420~470nm,特别是400nm~420nm这段光线,称作「高能量光线」(HEV)。眼睛少量接受蓝光能让人有精神,然而长时间接收过量的蓝光则容易增加眼睛疲劳感,降低影像清晰度,更严重者会影响睡眠循环造成免疫系统问题

用色温作为光源评估指标,不同色温的白色灯源呈现不同的波长,暖白光色温较低(红线),冷白光色温较高(蓝线)。从下图我们能轻易辨识K值越高 (色温越高) ,光线中的蓝光 (420~470nm) 就越多。

光看图表可能很难想象2600K/3700K/5000K是怎样的光源强度,举例: 一盏白炽灯色温大约是2700K,正午的太阳光色温大约是D65(6500K),而我们日常使用的平板与智能手机一般采用色温超过6500K~7000K的背光组件,换句话说,低头族们珍贵的灵魂之窗正长时间暴露在高剂量的蓝光底下。

 

声称低蓝光护眼APP真有效?

我们从市场上挑选了两款知名且具备低蓝光APP的智慧手机,第一步先透过光谱分析仪Konica Minolta CS-2000A检验手机屏幕原始的波长分布与能量。第二步启动智能手机的蓝光护眼APP〈LBL mode, 低蓝光模式〉后量测其结果。从数值变化上观察蓝光峰值减少程度来判断该APP是否真能有效降低蓝光峰值,达到护眼效果。

 

设备与环境:

仪器: Konica Minolta CS-2000A (光谱仪)

暗房环境设定:

 

蓝光峰值(Blue Peak Power)比较

蓝光峰值是指测量蓝光 (420~470nm)区间的最大值

 

蓝光峰值测量结果比较

 

从光谱分析仪的结果得知,在开启低蓝光模式后所量测到的蓝光峰值都有明显的降低,以手机一与手机二为例,蓝光峰值可降低66.35%~85.33%。

 

蓝光总辐射量(Total Blue Energy)衰减率

接下来为了确认整个蓝光辐射量的衰减率,我們继续透过光谱分析仪Konica Minolta CS-2000A进行量测,同样先透过仪器检验屏幕原始的蓝光分布区域能量, 接着再开启智能手机的蓝光护眼APP〈LBL mode, 低蓝光模式〉后量测其结果。

 

蓝光总辐射量是指蓝光 (420~470nm)区间的总能量

 

蓝光总辐射量测量结果比较

从Konica Minolta CS-2000A光谱分析仪的结果得知,在开启低蓝光模式后所量测到蓝光总辐射量都有明显的降低,从手机一与手机二都能观察到一致性降低的结果,蓝光总辐射量最多可降低62.13%~84.18%

 

结论

我們藉由测量蓝光峰值以及蓝光总辐射量的差异来评比市售的智慧手机搭配蓝光护眼APP是否真能有效降低蓝光,减少对眼睛造成伤害。透过仪器量测结果证明市售智慧手机能藉由开启LBL mode 〈低蓝光模式〉有效降低波段420~470nm的高能量蓝光,降低对人眼的伤害。选择具备低蓝光模式的手机成为广大低头族护眼的第一步。然而使用这类低蓝光APP并不是避免蓝光伤害人眼最好的方式,避免长时间曝露于冷白光源的环境中并且慎选3C产品才是保护珍贵灵魂之窗的好方法。